2024年乐清市气象局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
中共乐清市委办公室: 在乐清市委市政府和温州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乐清市气象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乐清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力服务“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亮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1.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站网密度达到4.2公里,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95%以上。预报颗粒度逐步细化,实现网格预报产品水平分辨率2.5公里,突发强对流天气提前预警时效平均达到 40 分钟以上。建立 0-15 天气象要素预报产品体系。台风信息提前3 天发布,台风风力和面雨量预报提前 48 小时发布,乡镇(街道)雨量预报提前 24 小时发布。气象决策服务获市领导批示4期。 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降水“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印发《乐清市“递进式”气象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方案(试行)》《乐清市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叫应细则(修订)》,台风“格美”防御期间,柳市、湖雾、翁垟3个避险案例被应急部采用通报表扬。联合应急管理局、华数公司细化应急广播预警发布策略,进一步健全农村应急广播气象预警快速发布机制。建立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一张图”动态更新机制,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致灾风险研判。依法落实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危化品场所、“四员”队伍和社会公众在气象灾害应急中的职责。 3.智慧预警服务场景提升临灾预警能力。“乐智防”完成迭代升级,率先实现“灾害预警”向“风险预警”转变,项目获全省数字项目比赛温州站一等奖并作典型发言。平台通过风险指标和定量预报自动生成精细化预报产品和预警信号,实现“三级联动精准叫答”,出现突发强天气1分钟内将风险提示单发送至“县-乡-村”三级责任人,3分钟内以浙政钉DING消息推送预警信号和防御措施,5分钟内未查看消息DING语音再次叫应。2024年汛期期间,触发风险预警341次,自动叫应5000余人,5分钟内应答率达95%,平均应急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省应急厅领导督导梅汛期防御工作期间,充分肯定“乐智防”的成效。 4.提升灾害风险预估水平产品保障行业专项服务。利用省级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在暴雨、高温、台风等重大灾害前面向农业群体和建筑全体开展风雨预估和防御建议共4次,面向轨道交通开展重大气象灾害S2专线服务40余次,做好停运预先提醒。借助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气象“四员”队伍力量,为相关群体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全年针对灾害性天气过程开展复盘5次,形成技术总结3篇,复盘报告4篇,汛期岗位练兵7次,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水平。 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引进3名研究生学历人才,10人入选温州市气象部门创新团队。《温州地区非台风暴雨历史个例库及其特征研究》《乐清港口历年大风天气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温州地区历年非台风暴雨个例库及个例检索平台。南京大学项目《乐清市“气候贷”金融产品开发和综合应用》完成平台开发,正在形成结题报告。《乐清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分析》项目通过验收并形成气象指数预报产品。人影队员参加全省人影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 (二)深入践行以人为本,承担气象社会责任 1.为农气象服务常抓不懈。与农业农村局签订农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合作协议,为农业大户提供精细化作物灾情预报预警。与玉环、永嘉联合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区域作业17次32轮,保障农业用水与水库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着力发挥全省中药材气象服务联盟作用,不定期会商为铁皮石斛特色产业提供针对性保障专项服务。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服务18人次,其中7月30日与农业部门联合赴中雁开展灾情调查,助力石斛种植户科学防灾。分种类分季节制作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专题服务材料60期。重要天气转折为铁皮石斛、茶叶等7个农业协会群800多农业大户提供预警服务。 2.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合兴业银行大力推进“气候贷”金融产品,激励企业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以获得更低的信贷利率。通过在线申办平台,面向15家绿色转型企业实施放贷3.35亿元,给予企业技改、新能源利用金融支撑,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该项工作获温州市副市长陈宽批示,且在中国气象报、中国银行保险报头条刊出。 3.多举措助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开展防雷审批领域“破梗除弊优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一是推出“三减”持续优化防雷审批服务,即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二是推出“三措”破解中介服务“中梗阻”,将乐清市范围内8家防雷检测中介机构纳入“浙江省气象安全数治系统”和乐清市监督监管云平台日常管理。联合住建局质管站、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升检测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处置超资质承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乐清市政府网站公开防雷检测机构名单并动态调整,供业主单位自由选择。对全市三季度“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开展防雷执法授课。三是由局领导带队开展三服务,回应企业诉求。 4.科普宣传有声有色。以中小学校气象科普为重点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新建校园科普气象站2个。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建成实践基地。与地理学会紧密合作,进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受众1000多人。雷电文化博物馆投入使用,结合乐清改革实践,进一步宣传防雷减灾与法制科普,接待访客1652人。组织虹桥一小等多所学校在温州全市“百校万家”气象小论文活动中获一、二等奖。与融媒体中心、应急局联合开展电视专题访谈节目,介绍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网站报道乐清气象工作7篇,省气象局网站报道19篇,市两办报道4篇。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做好气象服务 1.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气象服务保障。为防灾减灾、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继续做好常规天气预报、关键农时、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活动、重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 2.攻关本地科研项目。结合本地防汛防台指挥调度的实际需求,开展台风、暴雨、大风等致灾风险的科研攻关,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1.迭代升级数字工程。聚焦打好化解风险主动战,迭代升级“乐智防”平台,进行后台程序改进,避免多部门同时使用出现卡顿延时等情况。联合应急局组织开展集中使用培训,提高基层“三级”防汛人员利用率。 2.加强观测系统布设。继续开展精细到村的地面温雨站加密建设,实现气象观测站点全覆盖。加快海洋监测站网建设,实现监测前移,在东山码头、小横床岛开展监测站点建设,在客船上加装气象设施,与现有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形成城市边界层立体观测站网,提升海洋观测精细化水平,将观测范围从沿岸向近岸、近海延伸。 (三)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1.升级人影联动模式。建立气象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弹药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开展标准化弹药存储库房建设,针对弹药存储安全问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拓展区域人影指挥中心,联合永嘉、玉环、温岭等县进行区域人影工作联动。将人影基地融入乐清气象科普研学线路,争创省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2.深耕特色产业服务。继续着力优势农产品铁皮石斛产业,促进全国首个仿野生铁皮石斛气象指数保险落地,联合国家气候中心、省气候中心出台全国首个铁皮石斛仿野生品质气候等级标准。 3.着力研学品牌效能。依托雁荡山开展气象研学线路产品,打造气象展览、农耕体验等兼具娱乐度假和科普属性的综合象文化体验地;发挥岭底乡雷达站地标优势,结合岭底乡政府乡村振兴游需求,打造雷达科普园;为仙溪南阁古村、石斛谷、显胜门景区、龙溪、飞拉达一带的红色旅游、民宿观光、综合服务体提供强天气预警服务,打造集研学游赏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气象文化品牌。 乐清市气象局 2024年1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