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10/2024-249381
  • 组配分类:
  • 市本级财政预决算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4-02-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关于乐清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乐清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4- 02- 23 17 : 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生财聚财、精细化用财理财,奋力推动财政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清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66.13亿元,按自然口径增长19.2%,扣除制造业缓缴税费后下降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1%,按自然口径增长16.3%,扣除制造业缓缴税费后下降0.6% 。其中:税收收入83.05亿元,增长16.9%;非税收入14亿元,增长12.6%。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6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下降1.9%。

2023年全市收支执行总体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5亿元,转移性收入76.67亿元(包括中央四税返还收入-0.63亿元、省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3.0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09亿元、调入资金43.07亿元,上年结转764万元),收入合计173.7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62亿元,转移性支出45.1亿元(包括上解支出29.02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1.1亿元、区域间转移支出1.76亿元,补充预算稳定基金1.5亿元,结转下年1.72亿元),支出合计173.72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由于2023年度省与市县之间财力正在结算中,待结算后,以实际结算数为准)。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7.8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5.6%,增长6.2%;转移性收入52.23亿元(包括上级补助收入0.6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1.38亿元、调入资金0.21亿元、上年结转20万元),收入合计180.09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6.1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下降40.5%;转移性支出63.95亿元(包括上解支出0.12亿元,调出资金4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6亿元、结转下年4.83亿元),支出合计180.09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由于2023年度省与市县之间财力正在结算中,待结算后,以实际结算数为准)。

(三)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25.2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2%。全市社保基金支出24.7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7%,同比增长18.4%。(由于2024年起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纳入省级统筹,根据2023年末省级统筹文件要求,基金结余预留周转金后,全额上解省财政专户)。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0.49亿元,期末滚存结余10.01亿元。(由于2023年度社保基金尚未结账,待结账后,以实际结帐数为准)。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0%;转移性收入2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合计1522万元。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00万元,完成预算的86.7%,下降13%;转移性支出722万元(调出资金700万元,结转下年22万元),支出合计1522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平衡。

(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1.举借规模。2023年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41.41亿元,比上年新增35.36亿元。2023年我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5.38亿元,2023年年末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1.40亿元,债务余额小于债务限额。

2.结构。截至2023年末,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1.4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4.69亿元,占21.9%;专项债务266.71亿元,占78.1%。

3.偿还。2023年,市财政共安排还本支出27.11亿元,均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1.11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6亿元。借新还旧债券转贷收入27.09亿元,本级财力安排还本支出150万元。收支均在线下反映。

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均依法用于项目建设;偿债资金来源落实,按时足额还本付息,没有出现偿付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债务风险可控。

二、2023年重点财政收支政策执行情况

(一)聚焦财政收支管理。一是力争增收拓源。依托税收、非税、土地出让等6个收入专班工作组,开展土地收入、税收收入、招商引资、罚没收入、资产资源收入五大攻坚行动。密切联系对接温州市局、省财政厅,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补助资金23.05亿元,调度款59.33亿元(含债券还本临时调度款27亿元)。高质量谋划债券项目,全年共谋划、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券项目71个,资金需求227.29亿元,两部委均通过项目62个,资金需求205.55亿元,同时获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5.38亿元。二是保障财政支出。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有效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市民生支出101.04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8.6%,比去年同期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116.14亿元,其中专项债支出35.38亿元用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等市重点工作。三是深化支出管理。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严格实施过“紧日子”负面项目清单,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严肃性,通过一般性项目压减、“三公”经费压减等措施,盘活财政资金2.94亿元。

(二)聚焦经济稳进提质。一是加力惠企政策支持。积极落实“8+4”政策,兑现项目391项,兑现资金8.56亿元。重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兑现“415”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资金2.6亿元。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下达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约2065万元、技改项目资金1.7亿元、绿色低碳专项资金1257万元。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全年安排财政科技投入3.2亿元。集聚高端创投资源,吸收优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探索“基地+基金+产业”的创投新模式,基金招商实现破零,芯象、核心智存等项目已落地,三支科创基金正有序推进中,规模达9亿元。二是全面赋能共同富裕。安排7115万元用于“石斛之乡·康养胜境”和乐成“灵山箫台”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下达2.6亿元支持高标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百亿级铁皮石斛产业集群,全年兑现石斛产业补助3041万元。三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落实斛十条政策,立项千斛雪等6个重大项目,预计财政补助33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29亿元。支持推广“财农贷”,全年“财农担”业务授信700万元、农担联合担保2740万元,合计办理44笔。

(三)聚焦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资金38.5亿元,同比增长7.7%。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温州各县市区最高,寄宿生公用经费由100元/人.年提高到300元/人.年,学前和高中特殊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15倍。二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年累计发放低保及特困对象补助1.14亿元、高龄津贴3878万元等,共惠及50194人。完成城乡居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年度调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到1060元/人.年、330元/人.月,共增加财政补助1.12亿元。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安排预算资金1.5亿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至102元。三是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重大交通项目投资99亿元,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国企融资和金融工具解决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滨海大道、虹三线、温乐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投资7亿元,推动海塘安澜、水库提升、河道生态化治理、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市政设施改造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

(四)聚焦深化改革创新。一是打造财政数字大脑。牵头推进政府投资智控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一表统管和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目标。上线运行浙政钉“工程价款结算审查”平台,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价款结算的监督审查。全面推广“浙里基财智控应用”上线应用,实现乡镇财政支出管理规范化。推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和惠农政策一键查系统的试点工作,构建农业主体“画像”。二是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拟定市文旅集团组建及国运集团优化调整方案,改建乐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国企数字化进程,成立“数智国资监管系统(一期模块)”工作专班。通过金融工具组合方式,实现期限利率最优化,平均融资利率4.12%,较2022年底下降0.38%。三是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兜牢民生“三保”底线,全力保障“三保”、重点项目正常运转,保基本民生55.41亿元、保工资65.05亿元、保基本运转7.23亿元。认真梳理各专项债项目,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通过年初预算安排、新增专项债券结余调整等措施,完成化解隐性债务30亿元的年度目标。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压实主体责任,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收益管理,进一步降低财政偿付风险。

三、2024年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经济将在提质增量中稳步前行,但仍面临较大的内外部压力。全球经济形势动荡、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外需走弱或对出口改善和经济发展产生扰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严重制约财政收入增长。支出方面,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等重点领域支出仍需加强保障。财政收支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我们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聚焦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福祉,落实惠企政策、激发创新动力;同时,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发展。

(二)2024年政府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2024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结合对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参考上年度执行情况,全市202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持续奋战“1310”,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政府资源统筹调配,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推动部门预算管理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可持续性。

(三)2024年重点财政收支政策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积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支持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省“152”、省重大产业项目工程。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资金。三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理工学院乐清校区建设,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迭代升级“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保障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支持迭代升级数字医共体和远程诊疗系统,着力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确保特困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人员应保尽保。支持残疾人服务提升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支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支持抓好“三农”工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六是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支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八是支持对外开放,更好的畅通双循环,促进内外联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四)2024年全市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实现101亿元左右,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其中:税收收入87亿元,增长4.8%;非税收入14亿元,与上年持平。主要收入科目情况:增值税46.6亿元,增长4%;企业所得税12.75亿元,增长5.1%;个人所得税4.23亿元,增长5.1%;其他地方各税23.42亿元,增长6.1%。

拟安排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5亿元,增长5.4%。

收支预算总体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01亿元,转移性收入81.25亿元(包括中央税收返还收入-0.63亿元、省市转移支付收入22.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5.1亿元(一般置换债)、动用预算稳定基金1.5亿元、调入资金41.06亿元、上年结转1.72亿元),收入合计182.25亿元。拟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5亿元,预备费1.5亿元(为本级预算支出的1.1%),转移性支出45.25亿元(包括上解支出27.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5.1亿元、区域间转移支出2.18亿元、结转下年0.47亿元),支出合计182.25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实现130亿元,增长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2.4亿元。转移性收入61.93亿元(包括省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0.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6.6亿元、上年结转4.83亿元),收入合计191.93亿元。拟安排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1.7亿元,增长22%。转移性支出50.23亿元(包括调出资金41亿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8亿元、上解支出0.12亿元,结转下年1.11亿元),支出合计191.93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平衡。

3.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预期23.17亿元,同口径增长5.7%(剔除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下同);社保基金预算支出21.33亿元,同口径增长8.9%。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纳入省级统筹,不再列入本级预算。收支相抵,当年预算结余1.84亿元,期末预算滚存结余11.45亿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500万元,其中高速公路湖雾岭隧道公司税后利润上缴1000万元、温州高速公路投资公司投资分红500万元;转移性收入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万元、上年结转22万元);收入合计1544万元。

拟安排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44万元,增长0.1%;转移性支出60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用于计提社会风险准备金和化债);支出合计1544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5.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24年到期债券 23.1亿元,拟借新还旧债券转贷收入 21.7亿元,本级财力安排还本支出1.4亿元。收支均在线下反映。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计划发行50亿元以上。

6.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草案

2024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计划597.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42个,计划投资345.2亿元;续建项目307个,计划投资252.4亿元。重点建设项目中政府投资项目121个,计划投资47.8亿元。其中市本级投资项目29个,计划投资4.5亿元;已纳入专项债或谋划专项债项目90个,计划投资41.3亿元;PPP项目2个,计划投资2亿元。(最终数据以发改报人大通过的数据为准)

四、深入推进2024年财政收支和管理工作

(一)千方百计挖潜增收,高质量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抓实财政增收。压实税务、非税执收部门抓收入主体责任,把握收入节奏,应收尽收、均衡入库。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协同各部门、镇街,合力破解收支难题,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协同资规、住建等部门,高质量做好全年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出让攻坚方案,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确保实现政府性基金全年收入目标。二是奋力争取资金。密切关注上级政策走向和政策窗口期,找准与我市发展的结合点,按照“超前、细化、协同、高效”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内部协作,强化部门互动,全力开展专项债、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政府性金融工具、重点项目等向上争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强化资金要素保障,2024年努力获批专项债资金50亿元以上;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对项目可行性、成熟度进行梳理,做好项目收支平衡测算,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

(二)坚持执行厉行节约,高质量完善绩效管理。一是坚定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压减一般性项目支出,严控部门预算追加。逐步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库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增强成本绩效意识,优化资金投入方向,研判项目绩效、投入产出比,及时梳理、分析和评估产业政策;实施绩效目标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将绩效目标编制、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大绩效结果应用力度,坚持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挂钩,强化绩效约束力。

(三)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高质量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高效执行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惠企政策,优化调整政策效果,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项目投入、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中小企业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落实本级资金重点保障转型升级等政策,加快产业政策兑现,聚焦聚力新产业、新赛道,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二是高效赋能财金联动。加快推进科创基金组建落地,加强各行业部门项目动态库建设,加大对细分领域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排摸,争取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项目投资。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确保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融资便利度持续提升,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升国企承接重点项目能力,有序推进新文旅集团组建和国运集团优化调整,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四)扎实强化风险管理,高质量巩固发展底盘。一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严格按照“一减”“两严”“三规范”的要求推进抓实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加强资金保障措施。推进债券资金合法合规支出,建立项目进展月、周通报机制,优化项目资金拨付流程,以清单化、闭环化管理来推动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提速提效;联合发改、审计等部门安排各项债券使用单位加强合法合规自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兜牢“三保”、社保底线。将“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制,并科学统筹安排支付时序。加强社保基金执行情况监测分析,提前谋划月度补助计划;加强社保基金风险运行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

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锐意进取、敢做善为,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为推进现代化乐清建设、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作出更大贡献。

乐清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pdf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