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新闻发布会
|
乐清市水利局 (2024年3月22日)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做好水利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第一天。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以水促和平”,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我省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工作重点围绕“一以贯之河长制,你我共建幸福河”开展。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通报两方面内容:一是2023年乐清市水资源公报主要内容;二是2024年度乐清水利重点工作。 一、2023年乐清水资源公报主要内容 1.降水情况。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素的影响,总体上雨量较为充沛,但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台汛期。2023年我市平均降水量1519.9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2.7%,比上年增加10.7%,在空间上,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1%。 2.水资源情况。2023年水资源总量为10.95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偏少24%,比2022年增加6.9%;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742立方米,低于温州的人均1058立方米。 3.水库蓄水情况。2023年末,全市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466万立方米,比2022年末增加508万立方米。其中淡溪水库蓄水1060万立方米,比2022年末增加628万立方米。 4.供水情况。2023年全市总供水量2.56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2.506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0029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0.0587亿立方米。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1.4699亿立方米,引水工程0.7189亿立方米,提水工程0.3180亿立方米。 5.用水情况。2023年全市总用水量2.5684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加了496万立方米,用水总量居温州市第一。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8798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87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702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2529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6702万立方米,生态与环境用水量2075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16.2%。 6.节水情况。2023年全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与2022年相比,总用水量以2.0%的低增长支撑起国内生产总值8.4%的高质量增长。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5.4立方米,较2022年下降5.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9立方米,温州市最低;全市人均用水量174.03立方米,比上年度上涨1.4%;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34.93升,较2022年上涨6.4%,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02.21升,比2022年上涨2.5%;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58.66立方米,比2022年下降0.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635。 二、2024年度乐清水利重点工作 2024年我市重点水利工作是紧紧围绕全力保障乐清山海安澜目标,以增强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为抓手,全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形成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乐清水网”。具体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1.扎实办好水利民生实事。全力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改造提升19个农村单村供水水站,加快提升农村饮用水保障。更新省级泵站、堰坝74座,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治提升11座山塘,保障水库山塘安澜。完成2公里农村水系整治,争创1条市级高标准“美丽河湖”,新增10公里水上碧道、打造6个城乡亲水节点、2个高品质水美乡村和2个高品质共富亲水IP,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加快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继续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聚力扩大水利投资,用好管好增发国债资金,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中小流域治理等18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力争提前完成温州市下达的全年11.96亿元水利投资任务。 3.全力保障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积极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省级试点工作,探索属于乐清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水资源管理。继续深入实施节水标杆引领行动,确保通过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复评。申报2024年省水利厅合同节水新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全域性节水合同模式。加强再生水利用,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标准,实现废水回用,用于河道生态和农业、工业用水。 4.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继续完善乐清市区域防洪风险研判平台,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升级乐清市山洪监测预警平台,聚焦完善山洪防御监测布局、加密水位监测感知节点、流量监测体系,强化事前监测、事中避险、事后抢险的应急管理机制。 5.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六位一体齐抓共管,闭环处置工作体系。始终以河湖长制为统领,积极探索“河长巡河、执法卫河、科技管河、社团护河、全民督河、水利守河”六步协同工作法,积极挖掘培育水生态文化,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省级试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提供更多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6.积极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全力完善水保极简审批系统,做好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水行政审批数字化水平。整合提升乐清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平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赋能管理。逐步开展海塘安澜工程港区、中心区、翁垟等海塘以及银溪水库等4个数字孪生工程,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同时通过业务延伸打造数字孪生流域。 答记者问 1.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我们知道,用好管好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是关键。请问,近年来,我市在节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将通过哪些措施推进节水工作? 答: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节约用水是保障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的治本之策,是治水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用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温州率先通过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验收,万元GDP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获浙江省“十三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成绩突出集体。主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不断健全节水制度体系。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乐清市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了《乐清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构建节水管理制度体系,使机制更加健全,职责更加明确,保障更加有力。二是加快创建节水载体。共创成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职业技术学校、乐清市翡翠湾花园等12个省级节水标杆,浙能温州发电有限公司等95个省级节水载体,温州市级节水载体100个,乐清级节水载体29个,节水型公共机构131个,增强节水示范引领。三是积极创新节水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医院类“合同节水”新模式,综合节水率可达30%以上。沪川大酒店的“节水改造智慧管理”、市人民医院的“合同节水”、浙能乐清发电的“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多个模式入选浙江省节水行动优秀实践案例。同时,为调动供水企业和用水单位的积极性,2023年开始实行节水奖励政策,目前累计奖励资金851.4万元。四是持续加强节水宣传。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节水宣传,乐清市节水实践教育基地获省级节水基地称号,《节约用水 从翁娃做起》等多个宣传视频获得省级优秀短视频,不断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节水工作仍存在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社会参与度不够、群众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今年我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节水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总量强度双控,完善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年度用水计划,加强取水许可监管规范化建设。今年还成功申报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数字化应用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属于乐清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水资源管理。 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域节水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落实节水评价、节水“三同时”、分类水价和超计划累进加价等制度,继续深入实施节水标杆引领行动,确保通过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复评。争取申报2024年省水利厅合同节水新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全域性节水合同模式。加强再生水利用,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标准,实现废水回用,用于河道生态和农业、工业用水。 三是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节水优先的先进理念、激励政策,宣传节水成效突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如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们将开展广场主题节水宣传、“城市地标亮节水”、“水韵乐清共绘绿色画卷”主题绘画及节水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大力提升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节约用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节水工作。 2. 2023年乐清水资源公报里显示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742立方米,远低于温州及浙江省人均水资源量。请问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水利方面的措施和规划? 答:乐清人均年水资源量不足800 方,其中乐柳虹平原人均不到 500方,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无法实现将全市“水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采用域内用水和域外引水并济的形式,构建多源互补的水资源体系。 一是北部区域以域内自给为主,我市北部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利用现有福溪水库、长石岭水库,规划建设龙西水库,仙溪、长石岭水厂,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域内供水自足目标。 二是南部区域以域外引水为保障,充分利用现有楠溪江和钟前、白石水库水源,近期加快珊溪水库应急备用管网建设,实施一主一备水源地格局。远期争取浙东水配置工程向我市供水,确保实现多点域外引调的高标准保障。 三是积极探索非常规再生水利用。省市分配乐清每年的用水总量配额约 2.61 亿吨,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制于水资源总量配额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由于非常规再生水用水总量不计入用水配额,下步将积极加强非常规水利用,解决生态、生产用水。目前主要措施:一是在浙能乐清电厂海水淡化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用水量项目,推广海水淡化。二是加大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标准,实现废水回用,用于河道生态和农业、工业用水。 水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希望相关企业的生态农业工业用水,尽可能使用再生水,减少供水成本,节省优质水资源。 3.我市要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从“美丽河”迭代升级为“幸福河”。请问目前我市美丽河湖建设情况如何?今年又将采取哪些措施使更多的河流成为“幸福河”,实现全域幸福河的目标? 答: 2018年以来,乐清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 个、省级美丽河湖 7 条、温州市级美丽河湖水上碧道 5 条、1 个高品质共富亲水 IP、温州市水美乡镇 11 个、温州市亲水节点 5 个,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改善。下一步,我们进一步贯彻“水通路通景通”理念,力争通过 5 年打造成全域 15 分钟亲水圈的全域幸福河湖总体布局,让百姓在优美、便捷的滨水环境中感受到水利的温度。主要围绕以下 6 个区域建设: 一是康养大荆山水田园区依托大荆溪和龙西溪极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璀璨的当地人文历史,建设溪涧水科普园、滨水码头、双溪书院、竹林营地等亲水节点,打造集人文自然观光、水上运动娱乐、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古韵山水文化区域。二是雁山溪谷雁荡风貌区打造以白溪为主轴的雁荡景观水廊,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环山河网市级高标准美丽河湖水上碧道,展示雁荡奇秀美景和山水文化为主的生态旅游。三是诗画古韵清江风貌区以黄金溪和芙蓉溪为主轴,打造历史文化景观廊道,充分展示芙蓉古镇历史文化民俗和清江镇滨海渔耕文化。四是人文河居虹桥特色区围绕“状元寻根”文化,以四都溪、虹桥山水为核心,建设与乡村振兴相配套的亲水便民设施,助力虹桥、淡溪等地乡村旅游,推动虹桥流域旅游产业向养生度假方向转型升级。五是位于中心城区的魅力水城乐成特色区,以中运河和胜利塘河为纽带,充分凸显清和公园与胜利塘河治水文化等两大亮点,打造幸福宜居的魅力水城。六是匠心古韵柳市特色区以乐琯运河和古运河为双轴,串联柳市流域各镇街道,重塑乐清水乡文化形象,打造生态景观文化产业综合性水上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