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说丨林海妍:坚守斫琴匠心 传承千年古音
|
在温州乐清,有这样一个人,她既是斫琴师,也是抚琴人。她就是今年52岁的林海妍,泛川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她师承丁承运,是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国际古琴协会副秘书长、温州古琴协会副会长、乐清市古琴协会会长、温州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客座教授,也是泛川古琴政协委员工作室负责人。 近日,在乐清柳市焦桐琴馆泛川斫琴基地,身着红色中式棉服的林海妍埋首凿板制弦,纵享古法工艺之趣,时而昂首诵吟《琴赋》,和记者感叹名匠制琴之精。 师承丁承运 成立斫琴基地 古琴之美,早在三国时期就吸引了文人嵇康执笔挥墨作上千字《琴赋》,从选材、斫琴写到琴成奏曲“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领我们略窥成就古琴之美的斫琴工艺。 “古人把制作一床琴叫‘斫’,很多琴家都会为自己斫琴。”林海妍说,她开始斫琴缘于2014年在杭州的一次打谱会。丁承运老师不仅讲打谱,又讲了他的斫琴之路,让她很心动。 林海妍斫的第一床古琴是在2016年。因琴馆名焦桐琴馆,由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吴亚卿先生取名,意于蔡邕的焦尾琴,所以当时她就斫了一床焦尾琴。此后,凭一颗匠心,她在一刨一凿中又斫制7床古琴,传承着千年古音。 林海妍18岁时学习弹奏古琴。在林海妍看来,学斫琴和自己斫琴,不仅为了自己更好学习琴文化,提升弹奏效果和文化修养,还能更好普及琴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理解和掌握古琴技能,林海妍用了一年多时间筹备泛川斫琴基地,于2023年11月18日对外开放,向市民公益教授、体验斫琴。 在古朴、典雅的泛川斫琴基地墙上,挂着林海妍制作和收藏的20多床古琴。“这里有不同人制作、不同时期的古琴,其中一床古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1989年,我的父亲用800元钱币置换的一床古琴,当时父亲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林海妍回忆,在上世纪,古琴制作只有扬州的两三家小作坊,虽然木料好,但做工不是很理想,父亲买的那床古琴琴轸经常打滑。为了能买到手感音色满意的琴,我常拜托扬州古筝厂家留意哪可觅到好的古琴。 1996年,在扬州友人的帮助下,林海妍和她的先生第一次去扬州拜访广陵派十一代宗师梅曰强老先生,从梅曰强琴馆挑选了两床古琴,一床被收藏在馆内,一床被学生钱绚瑶所收。 馆内还有一床林海妍斫的古琴,她取琴名为弦上蕉下,制作了两年多,准备送给柳市乡贤馆。 林海妍感叹:从2004年马维衡先生的马琴到2008年的奥运会太古遗音的王鹏的王琴,古琴的制作工艺技术,美学水平不断成熟完善。而丁承运教授亲斫琴,按音色的特点给取琴名,写琴铭,使古琴的文化价值和文学的精髓相融一体。 200多道工序 两三年做一床 林海妍说,古琴之美,离不开斫琴工艺的精妙绝伦。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是有感于斫琴,以高古游丝的线描手法绘制出《斫琴图》卷。画中每个人都像一尊独立于世的雕塑,顾恺之曾说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也印证其间。 《斫琴图》卷里展现了6道简易的斫琴工序,现实中斫琴工艺则有200多道,制作一床琴则需要两三年。“斫琴需要经过木胎、灰胎、髹漆和安装配件四个大的步骤,有选材、斫型、挖腹、合琴、贴龙岳、渗漆、裹布、底灰、中灰、细灰、避缝、髹漆、推光、装足、上弦等10多个主要环节200多道工序。”林海妍说。 “凤栖于桐,结丝为弦,始祖伏羲,斫木成琴。”林海妍说,古有伏羲制琴的传说。在古琴的选材上,选用梧桐木制天,用梓木制地,一天一地,一阳一阴。“梧桐木最佳,但事实上,梧桐木很难找,一般选用三五百年的杉木来代替。”林海妍告诉记者。 在泛川斫琴基地,一根根直径三四十厘米的老木头,静谧地躺在角落里,林海妍会从天南海北搜罗古老的木头,在她的巧手下,变成一床床琴坯。 “我会去扬州淘,也会去四川、云南古庙淘,其实乐清一些老房子的老梁也很适合斫琴,需要很花心思、很花力气。”林海妍告诉记者。 一床古琴的构造,外形吻合“天圆地方”的思想。“琴沙声、琴打板怎么处理,琴太高就需要磨低,磨出多少粉判断岳山的合适度……”为斫一床好琴,林海妍还会翻阅琴书文献,查找实物图谱,观摩博物馆唐宋名琴。她还找机会让自己能多弹唐宋明清老琴,多听名家讲解修复老琴的过程和心得。 斫琴也斫心 奏琴也奏心 繁琐工序和多样标准更反映出斫琴师功力的深厚。要真想投入其中,木工、漆艺、雕刻绘画、古琴弹奏……样样都得学。 一床好琴,形态要美,音色也要美,视听融合中还要蕴含诗意。这考验斫琴师的技术,也考验斫琴师的内心。 良木、善斫、秒指、正心,在林海妍看来,这样做出来的琴才是好的琴。 林海妍说,琴里有诗、有梦、有真心,教会我们以中正平和、清雅和淡的人生态度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