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坏孩子”——认识多动症
|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亦称多动症,是一种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神经心理行为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过度活动/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适应不良甚至品行障碍等。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7.5%,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多动症的发生及发展。 多动症对儿童的影响 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学习成绩下降,而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鄙视甚至家长的责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更加脆弱,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其次,由于冲动、人际关系处置不当,使得多动症儿童缺乏朋友,亲子关系糟糕、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社会功能。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 01多动症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冲动-多动型、混合型,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长时间不集中,以及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任性,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若多动症患儿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水平等,人际关系困难,常因为冲动多动遭到同学投诉,父母可以考虑带孩子来心理科评估。如果多动症儿童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大约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称为“多动症的残留型”或者“成人多动症”。他们遗有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固执,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差,不能完成学业、物质滥用,甚至出现品行问题、青少年犯罪。 02多动症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行为干预、父母/患儿教育、咨询/教育支持以及药物治疗+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的专家指南共识中推荐:确诊多动症的6岁以下儿童首选行为干预;6岁以上患者首选药物治疗+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多动症具有很好的可治疗性,只要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并结合行为治疗等方案,多动症症状就会改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得以提高。 03在生活方面,针对小儿多动症,父母应合理安排膳食,不让孩子食用过于辛辣、 油腻、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肥肉、大蒜等,保证孩子每日饮水充足,多吃水分足、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要避免孩子玩含铅的漆制玩具,尤其不能将这类玩具含在口中,防止铅中毒。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改善多动症的症状也很重要,家长应该减少批评打骂,多支持鼓励。 关爱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孩子自己无法言表的痛苦。加大力度关爱多动症儿童,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为提高民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正确认识,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也开展了数十场多动症家长课堂,并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教师开展多动症科普宣传活动。专家建议,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医院、家长、学校三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