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方志文化 > 地情文化
  • 成文日期:

生产习俗——打铁

发布日期: 2024- 08- 08 11 : 26 浏览次数: 字体:[ ]

曾几何时,乐清的各地集镇和大一些的村庄,都有打铁铺的存在。打铁铺俗称“打铁店”“ 铁匠炉”。这些店一般只是一间破陋的临街作坊,店堂口摆挂些铁器成品,店堂内安个大火炉,炉边的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大多时候都可看见里面师傅徒弟“的的笃笃”敲打不停。

       农耕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具都离不开打铁铺打造的产品,如生产需要的锄、耙、刀、斧等,生活需要的铲、勺、钩、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铁这项传统技艺也慢慢被机械作业所代替,打铁行业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打铁技艺说是简单,但并不容易学,基本都是师徒传承、父子传承。打铁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炎炎夏日,红炉边上苦不堪言。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铁匠师傅也是挥汗如雨。老话说:“天下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打铁的工具主要有:铁匠炉、风箱、手锤、砧子(大铁墩)、大锤、钳子、磨石等。
       工序主要有: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打磨开锋等。
       选料:主要为熟铁,没有特别讲究,可用回收的废旧铁器料。刃口部分需要少量钢镶嵌,以增加硬度。
       烧料: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烧料要掌握温度、火候,否则铁器不耐用。有三个温度点要注意。第一个温度点是300℃左右即可初次锻打;第二个温度点是800℃左右,对于一些有锋口的工具,要使得钢和铁的融合度更好,要在碳和黄泥混合水中浸后再锻打;第三个温度点是1000℃左右,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温度再高就成铁水,看到燃烧时泛白即可。
       锻打:待铁器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可以说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均可。
       定型: 在锻打过程中, 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直至将铁料打成菜刀、锅铲或农具。中间铁块稍有冷却,铁块变硬,再放入火炉中煨红后,反复锻打至成形。然后再冷打,较大件的制品由3人锻打。趁热打铁,初步成型。
       淬火: 把锻好的锄头毛坯放在水中,即淬火,以增加铁器的硬度。打磨开锋:进行表面及锋口的精细处理。
       前不久,央视《舌尖3》让山东章丘铁锅爆红,一度订单多到一锅难求。据说,章丘手工铁锅制造分十二道工序,七道热锻,五道冷锻,这项工艺历史悠久,始于汉代,至今仍然保留。章丘手工铁锅让我们又真真切切感受了一回久违的传统手工技艺魅力,可见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人们对匠心和品质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