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内在”品质 疏通“堵点”难题 乐清多措并举为城市内涝“把脉开方” ——“迎战汛期考验 守护山海安澜”系列报道之六
|
疏堵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烈日当头,市区各个易涝点整治提升现场,施工人员忙碌不停。旭阳路高架桥下,8台水泵正在进行维护保养,该工程将增设一条排水渠道,用于极端天气下积水的抽排;晨曦路高架桥下附近,雨水篦、雨水井正在进行加宽改造,工程还将增设一条DN400出水压力管和一条排水渠道;晨曦路体育馆门口段、纬一路与云门路路口易积水路段的雨水管网整改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 为进一步缓解汛期降雨对城区造成的短时间局部内涝、道路积水等问题,连日来,乐清抢抓晴朗天气时机,加快内涝治理项目建设,补齐城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排涝能力和城市功能品质。 去年汛期期间,乐清主城区发现易涝问题点共21处,经过今年的专项整治,问题点已缩减至5个点位。“针对去年发现的几处严重易涝路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和提升。”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易涝点提升改造工作集中在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泵站系统的更新升级、雨水管网的整改等。目前,5个点位的改造项目正加紧开展,预计于8月底完工。 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易涝点治理与宜居、韧性城市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在盐盆街道盛岙村的东风路和盛繁路路段,曾存在着长度约300米的易积水路面,最高水位可达到约1米。经了解,该易涝点因周边交通项目配套山体开挖工程影响了山水流向,导致降雨期间超出排水负荷、发生内涝。为保障村民生活、生产安全,今年初,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与市水务集团、盐盆街道多次赴现场调研查勘,反复研究施工整治方案。4月20日,盛岙村易涝点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仅用45天完工,成功应对了之后的几次强降雨以及台风“格美”的影响。 易涝点整治,雨水管道的运维是重点、难点。“部分区域雨水管网基础差、管道受损严重、路面不平整等问题,导致长期降雨或短期强降雨时的水量单纯依靠管网系统无法及时排出,极易出现雨水溢流、雨污混排的现象,需依靠人为抽水进行逐级输送。”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主城区已开展市政道路上的一、二级雨污主管道排查整改工作,市水务集团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对市政道路主管网进行逐一排查,拿出修缮方案,同步合理提升改造雨污水流向及出口,保障管道排水能力。据统计,今年以来,乐清共完成排水管网运维5800余公里,其中,疏通雨水管网180余公里,累计清理雨水井2.6万余座。 为弥补内涝应急管理缺乏足够的预警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等问题,实现对下穿道路、积水点、易涝点的实时监测,市水务集团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在城市3处高架桥下穿道路安装监控摄像头6处、下穿道路LED显示屏3个。一旦高架桥下穿道路积水超标告警后,将通过小程序自动通知管理科室,并通过LED电子屏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巡查人员在接到警示通知后及时奔赴现场处理积水问题。此外,我市已在纬一路、晨曦路安装埋入式积水液位传感器2个,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厘米级别水位精度采集,有效提升应急速度,提高汛期管控能力,保障市民雨天的通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