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10/2025-268818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乐清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2- 21 15 : 02 浏览次数: 1 来源:市财政局 字体:[ ]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乐清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财政保障职能作用,着力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较好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挖潜增收,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强化财政保障能力和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全力组织收入,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一是财政收入实现可比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1%,按自然口径增长3.1%,为温州首个超百亿元的县市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税收收入85.72亿元,增长3.2%;非税收入14.34亿元,增长2.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0.4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9%,下降13.6%。二是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8.9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1%,增长0.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6.9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8%,增长35.1%。强化刚性约束,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制定出台《市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价办法(试行)》,建立正面清单,形成19条细化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未来年度预算安排挂钩。三是多措并举争取上级支持。积极谋划、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券项目51个,其中续发项目25个,新增项目26个,资金需求186.69亿元。目前获批专项债额度83.04亿元,获批两部委通过项目47个,位列温州第一。

(二)聚焦增进福祉,持续深化民生保障。全市民生支出104.71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2%,比去年同期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一是开展人才教育科技强市建设一体推进行动。积极参与教育长期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预算安排教育资金39.5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处于温州各县市区前列。推进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迭代延续“8+4”经济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政策包,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支持力度,加快科创平台转型等。安排3000万元为“人才科技贷”提供风险担保,撬动科技贷款4.53亿元。二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2209元/月调整为每人2404元/月等;做好低保特困等一键达资金保障,已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01亿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4年已下达资金1.5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107元。三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序时推进乡村建设,2024年拨付和美乡村建设资金1.88亿元、未来乡村建设补助资金0.42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做好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省级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验收等,稳步落实政策性地方特色保险,支持村级公益设施建设;支持推进大荆片区“石斛之乡·康养胜境”和乐成“灵山萧台”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

(三)聚焦服务供给,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415”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兑现资金2.1亿元,新增两化融合项目共36个,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10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验收75家。支持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助推两新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拨付内贸发展资金内贸1.4亿元。全面盘点评估既有政策,完成产业政策体系搭建,形成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4方面政策清单,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财金协同助力发展。全力推进浙民投、浚泉信、盛盈三支科创基金组建运行,总计规模达10亿元。财金助力扩中家庭项目于8月成功纳入全省扩面试点,通过信用建档授信、创新金融产品、制定贴息政策、建立标准风控达成政策目标,截至2024年底已授信4.9亿元,签约金额达1.19亿元。三是扩大有效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重大项目财力统筹协调,推进温乐快速路、海塘安澜等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等,确保乐清市乐北线改扩建工程、乐清市大太线郑家岭隧道改建工程按时开工。

(四)聚焦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常备不懈守底线防风险。加强债券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等,杜绝低效益项目上马;实行一表统管,建立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绩效考评体系,强化收益管理,降低财政偿付风险。切实加强国企债务风险管理,全面自查国企融资项目,重点关注国企“非标”债务、公司信用类债券的风险及新增隐债风险等。二是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实行资产配置处置网上审批,资产配置、处置等环节实现“一步都不用跑”;研发上线“乐清市数智国资监管系统”平台,实现全市国有资产的分布、使用、租赁、闲置等情况动态化管理;深化应用财务核算云,紧密衔接国库支付系统,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全面贯通;深化“浙里基财智控应用”应用工作,2024年度通过系统成功支付各项资金约20.36亿元。。三是强化财会监督能力。深化“财会监督加强年”,加大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力度,开展落实过紧日子专项检查、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违规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专项检查、预决算公开检查等;抓好绩效目标管理,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对76个部门2023年度808个项目进行绩效自评,绩效监控工作涵盖1205个项目,涉及金额约14.77亿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财政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继续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着力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切实发挥财政职能效应。

(一)拓宽收入渠道,强化财力保障。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协同各部门、镇街,合力破解收支难题,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压实税务、非税执收部门抓收入主体责任,把握收入节奏,应收尽收、均衡入库。抓好土地出让收入,着力提升经营性土地供地率和成交率,加强土地功能变更、划拨转出让等方面的非税征收管理。深入挖掘国有资产盘活潜力,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充分释放资产资源价值。密切关注上级政策走向和政策窗口期,找准与我市发展的结合点,按照“超前、细化、协同、高效”的工作要求,紧抓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加码可能带来的政策机遇,全力向上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上级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补助等各类资金要素。探索债券收益归集和偿债机制,压实项目单位还本付息主体责任。

(二)优化支出结构,聚焦民生重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源高效、精准地流向最需要支持的领域和项目。2025年财政政策仍以民生领域为重,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教育区域性均衡,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切实保障与民生相关的各项财政支出。同时,基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精确识别亟须扶持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财政支出力度,推动企业、产业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科创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

(三)注重科学管理,提升财政效能。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推进政策资金跨部门整合和部门内业务条线资金统筹使用。压缩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原则上不上马财政全额保障的新建项目,分类视情况对续建项目予以压减规模、降低标准。建立重大项目投资、重点政策制定事前评估论证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模型。加强支出政策评估,清理无效、低效支出,调整标准过高支出。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力度,坚持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挂钩。通过健全制度规范,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四)加强预警监测,完善风险管控。坚持“三保”优先原则,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制,并科学统筹安排支付时序,建立分级预算保障制度。健全常态化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定期分析全市收入情况和支出需求,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加强专项债管理,推动资源向优质领域集中,推进债券资金合法合规支出,以清单化、闭环化管理来推动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提速提效。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通过债务置换和强化资金保障,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