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底 新活力 乐清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
|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秋秋 在乐清,土地资源要素支撑不足是一个现实难题,“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使得土地显得尤为珍贵。实施老旧工业区块(厂房)改造,提升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不仅是改善城镇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受限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这几年乐清的重点工作之一。2022年,乐清启动老旧工业区块(厂房)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除老旧工业区块(厂房)2350余亩,拆后重建厂房面积约299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后的老场地,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昨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北白象镇西漳工业区的浙南紧固件产业园。沿着园区内厂房的旋转车道向上到达屋顶,是一个拥有360余个车位的停车场,可以满足园区人员停车需求;一条条排水管道将雨水汇集收进水循环系统,经处理后的水可用于车辆清洗、园区卫生及消防灭火等;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更是亮点,年减碳排放量可达10万余吨,实现了节能和增效的双赢。 然而,几年前,这块46亩的土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园区存在建筑功能单一、配套设施缺失、厂区环境杂乱、安全隐患大等诸多问题。2022年3月,该地块被按下成片改造“启动键”。北白象镇城投和前西漳村采用“国企+村集体”模式,积极筹措改造资金,探索“集体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多效益发展新路子。 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采取统一规划设计、优化楼层使用、停车上楼等一系列举措,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园区建设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加至8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2.8。同时,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也逐步彰显。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边改造边招商,目前已有52家企业入驻,涉及生产制造、批发门店、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等紧固件产业链条各环节。 柳市镇苏吕工业区北区同样是老旧工业区块改造的典型案例。该48亩区块曾经遍布破旧简易厂棚,布局杂乱,安全隐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率极低。2023年,柳市镇对该区块实施改造提升。改造初期,他们面临土地厂房原始权证资料缺失、用地手续不全等难题。在部门、乡镇、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经改造后,该区块焕然一新,厂房面积扩大了4倍。目前已入驻的23家企业中,80%为规上企业,预计产能将提升2倍以上。 市经信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全方位推进老旧工业区在产业业态、功能布局、空间品质等维度实现系统跃升,让更多的老旧工业区块(厂房)从低效用地变身“高产田”,为乐清的经济发展和城镇环境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