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紧紧围绕奋战“1310”、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的宏伟目标,坚定信心、勇挑大梁,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功获得“工业稳增长”省政府督查激励、“浙江制造天工鼎”等荣誉,通信连接器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获省级考核优秀。 一、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1-11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温州平均4.7个百分点,居温州第1(不含海经区)。1-11月完成制造业投资151.89亿元,增长13.8%,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达32.3%,贡献度居温州第1。1-11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0.05亿元,累计增长19.2%。超亿元企业增长至384家,超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为59家、28家、9家、3家、1家。 (二)产业转型提能升级。持续深化国家级电气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充分用好省级专项财政资金激励,1-11月,电气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20.56亿元,增长6.8%。顺利通过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验收;正式发布全省唯一智能电气产品主数据标准;成功入选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区域试点,新增省级DCMM试点企业8家;新材料领域入选国家“首批次”企业2家、省内“首批次”1家。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7家,分别居全省第2、第1。 (三)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216个,兑现技改补助资金5296.9万元;累计培育国家级卓越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3家、“未来工厂”家3家、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家;新增温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成功评选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8个。1-10月,实现智能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产值335.57亿元,增长17.8%。新增增资扩产项目189个、竣工投产65个。完成“数据得地”供地企业35家、供地面积942亩。1-12月累计拆除面积946.86亩、拆后开工面积99.06万平方米。 (四)雁阵培育迭代升级。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单项冠军1家(累计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4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累计394家),均居全省前列、温州第1。聚焦工信部“三新”“一强”推进计划,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累计12家),每家企业获央补资金600万元。核芯智存《新型国产超稳态随机存取存储器(HSRAM)》项目入选“创客中国”全国创客组百强名单。 (五)精准服务稳企惠企。大力推进“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累计降本减负37亿元、化解企业难题2376个。累计举办系列对接活动20场,惠及企业2100余家次。会同市工商联在西安交大举办乐清市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认定省级卓越工程师11名、实用型人才147名,并解决80余名实用型人才子女就学需求。创新推出“数据得贷”新模式,累计为4105家企业授信64.27亿元。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力争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 (一)聚焦强链壮群,实施集群能级跃升行动。持续推进《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强与赛迪研究院、工信部国际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等对接合作。加快推进电气产业与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参与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竞赛,争取2025年度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扎实开展绿色制造,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温州市级节能技改项目30个以上,新增国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8家以上。建立完善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木雕、铁皮石斛等历史经典产业培育力度,争取列入省级历史经典产业核心区协同区。 (二)聚焦创新提质,实施数字经济攀高行动。加快发展能源电子、通讯电子、集成电路、物联传感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力争全年新增招引落地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1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2%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20%以上。。推进轻量级“标准化+个性化”数改新模式,提供细分行业共性问题解决方案,争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2.0版改造达到40%。提速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3个以上、“云上企业”5家。力争新建改建5G基站200个以上,争取对接招引人工智能和算力项目5个以上。力争推广50家以上企业列入智能电气行业省级产品主数据标准名单,列入DCMM试点企业3家以上。 (三)聚焦谋划落地,实施工业投资提速行动。培育本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新增500万元以上智能化技改项目80个以上。全力抓好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二期、乐清数字智能经济电气产业园等在建园区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通过“数据得地”机制累计供地800亩以上。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攻坚20个拟改造地块,加快柳市东风、北白象樟湾等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争取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拆除450亩以上、拆后开工面积45万平方米。 (四)聚焦一流生态,实施优质企业壮大行动。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省级民营经济总部企业8家。实施新一轮小升规企业培育行动,2025年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120家以上。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35亿元、收集涉企问题2400个以上,力争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加强与中电联、中电协、中国充电联盟、南京电力装备集群等重要机构的交流合作,全年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20场以上。力争推荐高级工程师50名以上、正高级工程师1名以上、卓越工程师5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