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口“鲜”撬动亿元产业 乐清泥蚶入选省级名优“土特产”
|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通讯员 张利兵)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名单,乐清泥蚶入选省级名优“土特产”名单。 乐清泥蚶是浙南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已有17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代,乐清养蚶已初具规模,享有“中国泥蚶之乡”美誉。自上世纪90年代起,乐清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泥蚶产业升级:1996年革新传统育苗技术;1997-1999年完成承担国家星火计划,实现全人工养殖突破;2003年斩获浙江农博会金奖;2009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乐清有工厂化育苗场60家,形成“育苗—培育—养成”全链条体系,年产苗种300亿粒、商品蚶5000吨,带动近3000人就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苗种生产中心,是全国闻名的中蚶培育、商品蚶生产基地。 千年泥蚶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机。随着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广与全产业链升级,乐清已构建起种苗生产、商品养殖、物流集散、技术研发、行业信息“五大中心”的全产业链格局。目前,乐清泥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亿元,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矩阵。其中,位于翁垟街道的乐清市乐翁家庭农场建成占地2300平方米的国内首家专业泥蚶净化中心,将本地优质泥蚶净化后直供高端市场,年处理量超100吨,产品保鲜期延长50%,带动周边养殖户增收。这座“泥蚶美容院”的投用,令乐清传统泥蚶养殖业向标准化、精品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