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智慧防汛网” 全力迎战主汛期
|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7月15日,乐清进入主汛期。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全市防汛工作有序开展,全力以赴迎战主汛期。 自入汛以来,乐清已先后经历15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超过826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37%,降水集中在西北部山区,排名前三为雁荡、淡溪、龙西。今年浙江入梅、出梅都偏早,比常年缩短一周左右,出梅后,乐清随即进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城区最高气温有34℃-36℃,山区最高气温37-39℃。 “进入主汛期,发生暴雨洪涝、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汛后,乐清高效运行“135”响应工作机制。针对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等重点区域人员,实行扩面赋码,截至目前,共排查涉及人员转移的一级风险1212处,均提前制订了人员梯次转移方案,应急响应时确保转移到位。在完善应急准备方面,乐清建立市乡村三级队伍近600支,队伍名单、队长、联络员和驻地等信息均已梳理成册;可调用关键装备冲锋舟、橡皮艇、挖机等600多件,存放地点、操作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均已建立名册;349处避灾安置场所可转移安置4.5万人,盘整应急物资仓储超144万件。 防灾减灾,还离不开智能化设备的助力。动动鼠标,实时掌握全市易积水点位分布、水位实时监控、台风路径、汛情综合研判等信息,一旦某项数据超警戒,平台便会自动预警……乐清迭代升级“乐清智慧防汛大脑”,将数字化智慧手段运用到实时监测、研判、预警、排险等各个环节,助力防汛防台及时精准。今年以来,共成功防御高级别强对流预警16次。特别是在高级别预警时,通过“乐清智慧防汛大脑”AI 功能,实现对基层防汛责任人自主实施点对点自动叫应并同步下发风险提示单。就在不久前,在应对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时,工作人员通过“乐清智慧防汛大脑”AI监控,成功避免因台风造成养殖渔船倾覆。 接下来,在确保安全度汛上,乐清将把防范自然灾害作为防御重点工作。城镇内涝方面,重点关注主要道路积水和通行安全,必要时提前预置排涝队伍和装备;地质灾害方面,加大重点部位加密巡查频次;隐患排查方面,常态化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行动态销号闭环管理;基层防汛能力提升方面,落实关键装备的维保调试,强化救援队伍实战演训,确保“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