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24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乐清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六干”精神大抓转型、大干项目、大优生态,为乐清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成功获得“工业稳增长”省政府督查激励、“浙江制造天工鼎”等荣誉,累计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6个、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3次;工作成效获新华社、央视《经济半小时》《朝闻天下》、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全市工业经济整体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35.26亿元,同比增长14.8%、持续领跑全省45个工业大县;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0%、居温州第1。完成制造业投资165.31亿元,增长12.6%,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达32.3%,高于温州(16.6%)平均15.7个百分点,远超瑞安(21.5%)、平阳(20.6%)、龙湾(19.2%),贡献度居温州第1。从具体产业看,乐清市电气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9.43亿元,同比增长13.4%;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17.2%、20.1%。 二、产业能级提质跃升。迭代完善“1+4+N”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以电气产业为主导“1+4+N”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千亿级电气产业向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智能微电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入选工信部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财政专项激励名单,并荣获中国低压电气产业高地国家级“金名片”。系统推进智能物联、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通信连接器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省“首批次”新材料项目3个。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7家,分别居全省第2、第1。 三、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全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家、云上企业5家,智能化技改项目271个、累计兑现技改补助资金1.2亿元。聚焦智能制造和基础再造行动,新增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新增增资扩产项目193个、竣工投产73个。迭代完善“数据得地”预评审办法和管理系统,累计完成“数据得地”供地企业35家、供地面积942亩。全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累计拆除面积946.86亩、拆后开工面积99.06万平方米。深化“亩均论英雄”入选全国工信系统改革标杆实践案例。 四、雁阵培育迭代升级。优化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单项冠军1家(累计4家);新增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累计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4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累计394家),均居全省前列、温州第1;核芯智存《新型国产超稳态随机存取存储器(HSRAM)》项目入选“创客中国”全国创客组百强名单。深化精益管理,引导企业开展生产布局、人员组织、运行方式等优化重塑,完成700家规上企业诊断和对标提升工作,对8家实施精益化生产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开展“设计+营销”专题活动13场,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迭代“11365”助企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优先选干部结对模式,着力解决企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点问题诉求,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46.5亿元、化解难题2829个。制定《“破助企梗阻·优涉企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集土地、政策等共性问题14个,督导推动进度迟缓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25个。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联盟平台作用,构建“政府+协会+企业”联合抢订单模式,组团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并成立新材料产业促进会和充电桩分会等平台,累计举办系列对接活动20场,惠及企业2100余家次。认定省级卓越工程师11名、实用型人才147名,并解决80余名实用型人才子女就学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