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综合实力 >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 2024-03-08 10 : 24 浏览次数: 来源: 市科技局 字体:[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坚决实施创新首位战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强力推动“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紧扣温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走在前。乐清智能电气高新园区获省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高新区,并获评省高新区建设成绩突出集体;乐清作为温州唯一一个县(市、区)平均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进入全省县(市、区)前十;大孵化集群“一揽子”政策、“科技副总”相关工作获温州市领导批示肯定;科技创新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乐清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获半年度省五星级评定,创新深化工作二、三季度连续获省级五星级县市区荣誉。

一、工作成效

(一)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创新要素汇聚

1.推动重点指标精准攻坚。全面对照省“315”科创体系建设发展目标,以高线为标线加压奋进,严抓指标攻坚。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45.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01%,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首次突破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3.6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9.86%,占比排名温州第1、全省前列。

2.推动科创主体倍增提质。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度体系,新增认定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创历史新高,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8家(累计2931家)、高新技术企业168家(累计1098家),数量均居全市第1。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家,创近年来新高。

3.推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新增省“尖兵”“领雁”项目3项,创历史新高,温州市级重点研发项目8项,乐清市级重点研发项目27项。由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超高频信号低损耗光电连接链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成功推荐“新能源智能电器创新联合体”列入省级创新联合体培育名单,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连续三年获省级综合体绩效评价优秀。

4.推动科创人才集聚发展。一是推进科技人才引育。结合最新申报要求开展走访调研,并与专业机构合作提高申报质量,已排摸优质省级人才项目30余个,2023年国家级、省级“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申报数、入选数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新增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1支,为温州唯一,实现乐清省级团队“零突破”;二是强化引才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乐清2023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100家企业报名参赛,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气、数字经济等省重点建设科创领域,其中参赛选手刘广伟带来的《低压电器物联网垂直服务平台及模组》项目拔得头筹并成功落地乐清,目前累计已有3个项目落地乐清。同时争取到中国双创大赛浙江赛区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两个行业赛在乐清举办,通过设立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促成项目落地。借助创新创业大赛“小杠杆”,不断撬动创新创业生态“大提升”。

5.推动科创成果高效转化。新增引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共建4家技术转移中心,累积达13家。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支付”,聚焦乐清市电气、电子等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载体,推动转移支付成果池建设。上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乐清分中心线上功能平台,发布科技成果2000项。组织专场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4次,科技成果推介会2次,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1场。

(二)聚焦科创载体提质拓面,释放创新发展动能

1.高水平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全年新增孵化空间7个,新增孵化空间面积23.21万平方米,标线任务目标完成率100.9%。吸引220多个新入孵企业(团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近1200人。新增温州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新认定温州示范孵化基地2家,推荐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产业园等4家载体成功获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成功举办智见智能•创新策源科创企业投融资路演活动,涵盖能源服务、人工智能、高端紧固件、氢能源、大数据、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优质项目参与路演,开拓市场领域,促成“产融”融合。

2.高标准招引落地重点平台。一是赛宝(东南)实验室项目于20天内完成临时实验室装修,6个月内完成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极限压缩项目周期,赛宝加速度获得市政府工作“骏马奖”。目前科技楼、实验楼A已完工,实验楼B外墙砌筑中,管理大楼基础建设中。二是西交大雁荡山研究院创新采取研究院+公司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填补温州在新能源、智能电气产业等方面的空白,引领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于11月在中国电器文化节胜利揭牌。

3.高质量整合提升科创平台。一是迭代升级原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打造智能电气创新中心,对空间进行整合,布局建设智能电气展示区、科学研究区、公共服务区3大功能体系,目前已完成场地装修,拟把西交大雁荡山研究院和全市技术转移中心都纳入中心,打造“研发—中试—加速—产业化—服务”科创全链条平台体系。二是扩容提升温大乐清工业研究院服务能力,满足多项种类试验同时开展,较扩容前服务能力增长约42%,并获得资质认定(CMA)和实验室认可(CNAS)证书,成为温州地区唯一具有全电流等级低压电器电磁兼容(EMC)试验能力和资质的单位。同时支持浙大研究院与温大乐清工业研究院共享贴片机设备,进一步加强平台间紧密合作,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三是撤销调整一批现有平台,通过多方评估工作,计划终止后续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固态电池研究院项目,搬迁上海南翔科创飞地至更有利于发展的上海松江。同时调整科创平台考核资金和基础运营经费的比例,不断优化年度考核内容,整体提升平台服务企业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三)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1.全省首创“科技副总”工作。出台《民营企业“科技副总”工作实施办法》,以政府立项的形式,为企业与人才牵线搭桥,现已征集省内外专家78名,首批30名专家已赴企业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在科技副总工作的基础上组建科技轻骑队,并举行集中授旗仪式,队伍涵盖了技术攻关、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多个服务领域,截至目前,乐清市轻骑队共走访企业974家,征集精准需求810项,解决需求601项。

2.构建乐清企业科创指数评价体系。制定出台《乐清市企业创新指数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聚焦企业“技术创新、经营成长”等3大类15项具体指标,对96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四档予以排名,进行分类管理、精准培育,评选发布“正泰集团、力达电器”等第一批科技领军型企业50强名单,并和企业研发中心培育等工作相融合,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供新引擎。

3.打造一流的科技金融环境。实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企业研发后补助等财政科技资金兑付率超50%;迭代升级“人才科技贷”,提升总贷款规模达4.5亿,截至目前,已向607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总金额19.51亿元,其中2023年向144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总金额4.40亿元。成立乐清智能科技创投等三支科创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助力企业发展。

4.推动科技赋能共同富裕。与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乐清共同富裕产业研究院”并胜利揭牌,双方充分整合利用各自的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开展联合共建合作平台、共解技术难题、共育科技人才、共推企业发展、共建孵化基地,聘任了花卉、果树、铁皮石斛、红树林4个首批专家服务团,首期4个研究院科研项目完成签约。组织实施畜牧、水果类、石斛药材类及水产、粮食、茶叶类等农业科技项目评审85项,农业重点项目验收31项。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市科技局在科技业务、全面从严治党、机关党建、依法行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高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方式途径较单一,科技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科创指标增速有待进一步提升,科创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区域科创氛围有待进一步培育,干部综合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24年,科技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紧扣温州市科技创新“八大抓手”,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聚力夺取“科技创新鼎”、省政府督查激励,争取创新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试点,持续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一)抓科创平台提质

加强平台顶层设计,以电气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全市平台在组织架构、空间布局上的顶层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出台《科创平台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平台比拼机制及“一表通”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推进赛宝(东南)实验室、乐清雁荡山电气研究院等平台进一步落地投用,突出以质量、效益为优先的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各平台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全平台新增四技服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推进上海飞地搬迁至松江正泰启迪智电港,设立“乐清·上海科创基地”。

(二)抓科技企业培育

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形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强化指导培训、“一企一策”,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以上,省科技小巨人和省科技领军企业2家以上。出台《乐清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培育计划》,对高企设立标线目标指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通过高企季报、统计火炬年报、高企快报等报表加强对高企核心数据的监测,强化高企全过程管理及实地走访督导工作,加速企业提质。推进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双清零”,狠抓研发费投入和研发机构设立升级工程,年度计划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0家以上,温州市级研发机构135家以上。

(三)抓核心技术攻关

实施科技副总2.0版本,积极探索“政企联动揭榜挂帅”模式,全年选派30名以上“科技副总”赴企业任职,争取立项温州市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乐清市级重点研发项目20个以上,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气等领域加快突破。加强创新联合体培育,围绕乐清主导优势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布局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体系化、任务型协同创新的模式,支持正泰牵头的智能电气创新联合体创建省级创新联合体。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农业企业联合大院名校开展技术合作,以“揭榜挂帅”形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项以上。

(四)抓孵化体系构建

深化“8+N”大孵化集群建设,培育铁皮石斛孵化园、港区孵化基地等,引导和支持乡镇街道、功能区将标准厂房改造成“N”细分领域的孵化基地,逐步推进全市工业强镇孵化载体全覆盖,全年新增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充分利用基金及可可资本等专业运营机构的“第二招商局”作用,靶向招引“高大上+链群配”硬科技项目落地孵化。鼓励支持共建平台将孵化载体作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首站,引导校友、青年科学家等在全市孵化载体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在孵化企业(项目)200个以上,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以上,推动全市孵化空间使用率达60%以上。强化标杆引领,力争新增1家从事硬科技孵化的专业运营机构,将人工智能孵化器、正泰物联网传感产业园、云谷数字经济(技术)产业孵化器打造成可参观、可学习的示范孵化基地。

(五)抓科技成果转化

成立乐清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整合乐清现有的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合作高校院所的创新策源资源,建立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年度招引知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或学科专家团队4家以上,争取实现成果落地1-2项,实现技术交易额70亿以上。组织2场企业家开展高校行,加强企业和专家需求精准对接,实现高校专利从实验室成果落地转化,到产品成熟量产,带动周边链上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探索科技成果先转后付机制,全年通过“科技成果先转后付”达成产学研合作不低于2项,总金额超过50万元。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结合产业特色打造概念验证中心乐清样本,全年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1家以上。


(六)抓创新人才引育

持续举办中国·乐清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强化“以赛引才”机制,积极承接“创新创业大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溢出效应,力争引导3个优质项目落地乐清。结合企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科技人才“白名单”制度,建立更加灵活的科技人才评定机制。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对接高校人才资源,以导师带课题、带项目的形式,带领研究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以“科技副总”“柔性引才”等政策为依托,探索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补助资金,为研究生来乐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基础保障,促进研究生后续留乐创新创业。

(七)抓创新生态营造

强化科技宣传,改版升级“创新乐清”公众号,设置乐清科技政策解读、科创平台介绍、成果市场交易等板块,为企业了解科技相关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加强线下科技政策推广与科技成果展示,召开企业培训会;强化对上宣传,及时总结工作亮点,积极利用各类上报渠道,争取获省级及以上刊物录用、领导批示。拓展企业创新指数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政策兑现、研发机构培育、项目评审等场景的应用,将创新指数融入“数据得地”供地机制综合性评价体系,鼓励银行根据企业科创指数给出差异化利率,推动企业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推进“千项万亿”科技强基领域工程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规划,动态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加强指导,在推进现有的项目同时加强谋划储备,将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项目及时调整入库。